(一)辨证施治
一、西医疗法
(一)辨证施治
1.寒湿凝滞、肝经闭阻证
1.阴虚火旺、热伤血络证
(一)一般处理
主证:射精疼痛,精液带有血丝或鲜红色精液,阴部坠胀,伴有心烦不宁,失眠,午后潮热,咽干口燥,腰膝酸软,盗汗,舌红绎或有裂纹,脉细数。
主证:睾丸坠胀隐痛,遇寒加剧,自觉睾丸阴囊发冷、肿硬感,阴囊皮肤紫黑,伴有腰酸腰痛,遗精,小便清长,苔薄白,舌质淡,脉弦紧或沉弦。
急性期注意休息,停止性生活,可适当进行理疗或局部热水坐浴等。
治法:滋阴降火,凉血清热
治法:温经散寒,疏肝通络。
方药:知柏地黄丸(《景岳全书》)合二至丸(《证治准绳胸》)加减。
(二)药物治疗
方药:暖肝煎(《景岳全书》)加味。小茴香10g,肉桂10g,乌药10g,沉香l0g,生姜9g,当归10g,红花6g,枸杞子12g、川楝子10g,延胡索15g,牛膝log,茯苓12g。
知母10g,黄柏10g,丹皮10g,茯苓15g,泽泻l0g,龟板15g,生地l
5g,女贞子12g,墨旱莲10g,山萸肉9g,陈阿胶9g(烊化),生甘草6g。
抗生素应用:以广谱抗生素为主,联合用药为妥,常用丁卡十红霉素;先锋酶素+环丙沙星等,可采用静滴,肌注或口服的方法治疗。亦可用输精管穿刺注入抗菌药的方法。
加减:睾丸肿痛甚,有血癌见证者加赤芍12g、桃仁log、蒲公英15g、红藤15g,以活血清热解毒。肝肾不足证见者加菟丝子15g、补骨脂15g、苁蓉10g利益肝肾。
加减:阴虚潮热明显者加白薇、地骨皮。大便干结加生首乌、制军。阴部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、延胡索等。
(三)其他疗法
2.湿热下注、塞阻肝络证
1
主证:突然发作,单侧睾丸肿胀质硬,触痛明显,疼痛放射至同侧腹股沟、小腹部,并
伴发热恶寒,小便短赤,大便干结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
2.肝经湿热、精室受损证
1.按摩:可定期做前列腺按摩,以排出精囊液,有利于炎症吸收、消散。
2.脓肿形成则予以切开引流,可经直肠或会阴部切开。
治法:清热利湿,疏肝通络。
主证:精血俱下,血色鲜红或暗红,射精痛明显,引及少腹会阴胀痛,心烦易怒,而红目赤,口苦粘腻,胁痛胀满,排尿短赤灼热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二、中医疗法
治法:清热利湿,凉血止血。
(一)辨证施治
方药:龙胆泻肝汤(《兰室秘藏》)加减。
方药:龙胆泻肝汤(《兰室秘藏》)加减。
1.阴虚火旺、热伤血络证
龙胆草6g,黄芪l0g,山桅10g,木通10g,车前子15g(包),当归log,生地12g,柴胡10g,青陈皮各6g,川袜子10g,延胡索15g,生甘草6g。加减:若脓肿形成,局部红肿热痛甚者,加蒲公英30g、土茯苓30g、蚤休10g;渍后脓出清稀,肝肾阴亏者,加六味地黄丸;气血两虚者加八珍汤。
主证:射精疼痛,精液带有血丝或鲜红色精液,阴部坠胀,伴有心烦不宁,失眠,午后潮热,咽干口燥,腰膝酸软,盗汗,舌红绎或有裂纹,脉细数。
龙胆草9g,山桅9g,黄苹12g,仙鹤草30g,白茅根30g,生地10g,车前子10,泽泻10g,丹皮炭10g,柴胡6g,黄连3g,木通6g,甘草梢3g。
3.气血凝滞、肝络癌阻证
治法:滋阴降火,凉血清热
加减:肝火旺盛者加石决明、菊花、银花5胸胁胀满盛者加青皮、香附;纳呆食少者加炒谷麦芽、建曲等。
方药:知柏地黄丸(《景岳全书》)合二至丸(《证治准绳胸》)加减。
主证:病程日久,睾丸逐渐肿大,坠胀隐痛,们之质硬,阴囊皮色暗红,尿黄少,若后期形成后脓液清稀,收敛缓慢,舌苔薄白,舌质有瘀斑,脉沉细。
3.瘀血阻络、血不归经证
治法:活血散结,理气止痛。
知母10g,黄柏10g,丹皮10g,茯苓15g,泽泻l0g,龟板15g,生地l
5g,女贞子12g,墨旱莲10g,山萸肉9g,陈阿胶9g(烊化),生甘草6g。
方药:桂枝茯苓丸(《金匮要略》)合橘核丸(《济生方》)加减。
主证:精液暗红或深褐色,射精时有涩痛感,或有外伤史,下腹部及会阴部刺痛不适,舌质暗红或有疾斑,苔薄白,脉细涩。
加减:阴虚潮热明显者加白薇、地骨皮。大便干结加生首乌、制军。阴部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、延胡索等。
丹皮10g,白芍log,桂枝log,茯苓10g,橘核10g,川楝子log,延胡索12g,厚朴10g,枳实10g,当归15g,桃仁10g,牛膝15g。
治法:活血祛癖,行气止痛。
2.肝经湿热、精室受损证
加减:脓块日久不消加夏枯草15g、生牡蛎30g(先煎)、甲片log;溃后脓尽疮口不愈者加黄芪12g、淮山药15g。
方药:桃红四物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减。当归12g,桃仁10g,赤芍12g,炒川芎6g,丹皮10g,益母草15g,牛膝10g,生地12g,
生蒲黄。10g,三七粉(冲)3g。
主证:精血俱下,血色鲜红或暗红,射精痛明显,引及少腹会阴胀痛,心烦易怒,而红目赤,口苦粘腻,胁痛胀满,排尿短赤灼热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加减:气虚者加黄芪、党参;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、合欢皮等。
治法:清热利湿,凉血止血。
(二) 中成药
4.脾肾两虚、失于固摄证
方药:龙胆泻肝汤(《兰室秘藏》)加减。
1龙胆泻肝丸(《兰室秘藏》):功能清热利湿,用于湿热下注,肝经壅阻证,每次6g,每日2次,温开水送服。
主证:精液呈淡粉红色,劳累后发作明显增加,头晕乏力,神疲肢软,腰酸耳鸣,少气懒言,纳呆,便溏,性欲减退,苔薄舌胖有齿印,脉细无力。
治法:健脾益肾,补气摄血。
龙胆草9g,山桅9g,黄苹12g,仙鹤草30g,白茅根30g,生地10g,车前子10,泽泻10g,丹皮炭10g,柴胡6g,黄连3g,木通6g,甘草梢3g。
2.济生橘核丸(《济生方》):功能理气通络,用于肝经气滞所引起的睾丸附睾疼痛等症。每次8粒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。
3.知柏地黄丸(《景岳全书》):功能滋阴清热,用于阴虚不足证,每次6g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。
方药:归脾汤(《校注妇人良方》)加减。
加减:肝火旺盛者加石决明、菊花、银花5胸胁胀满盛者加青皮、香附;纳呆食少者加炒谷麦芽、建曲等。
3.瘀血阻络、血不归经证
(三)外治法
炙黄芪12g,党参l
5g,白术lOg,当归12g,茯苓12g,炙远志6g,枣仁12g,龙眼肉l0g,芡实10g,阿胶珠(烊化)lOg,杜仲12g,菟丝子12g,牛膝lOg,甘草6g。
1.敷药:急性期局部以冷开水调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,每日换药一次。慢性期局部肿硬明显者以黄膏掺红灵丹外敷,每日换药一次。
加减:脾阳虚甚者加炮姜;肾阳虚甚者加覆盆子、补骨脂、益智仁;消化不良者加焦六曲,炒谷麦芽等。
主证:精液暗红或深褐色,射精时有涩痛感,或有外伤史,下腹部及会阴部刺痛不适,舌质暗红或有疾斑,苔薄白,脉细涩。
(二)中成药
2.薰洗:以中药桉树叶、千里光、松树叶各150g,洗净加水1500mL,煎取液去渣,先熏后洗患处,水温后坐浴,每次15分钟,每日2次。
1.知柏地黄丸(《景岳全书》):功能滋阴降火,用于肾阴虚者。每次6g,每日6次,温开水送服。
治法:活血祛癖,行气止痛。
3.针灸治疗:取穴大敦,太冲,气海,归来,三阴交,曲泉,中封,合谷,每日针刺一次。
(四)食养疗法
2.龙胆泻肝丸(《兰室秘藏》):功能清肝泻火、利湿通络。用于肝经湿热者。每次6g,每日二次,温开水送服。
方药:桃红四物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减。当归12g,桃仁10g,赤芍12g,炒川芎6g,丹皮10g,益母草15g,牛膝10g,生地12g,
生蒲黄。10g,三七粉(冲)3g。
1.茄子煲
三、食养疗法
加减:气虚者加黄芪、党参;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、合欢皮等。
4.脾肾两虚、失于固摄证
组成:茄子500g,陈皮10g,葱15g,生姜15g,黄酒15g。
1.猪肚丸加味(《江西中医药》)
主证:精液呈淡粉红色,劳累后发作明显增加,头晕乏力,神疲肢软,腰酸耳鸣,少气懒言,纳呆,便溏,性欲减退,苔薄舌胖有齿印,脉细无力。
用法:茄子切块,先用适量食油煽炒后,加入葱、姜、陈皮,淋上黄酒后放入炳锅,慢火炖烂即成,隔日一次。
组成:猪肚200g,苦参30g,牡蛎30g,蚤休30g,白术10,黄柏10g,萆薢10g,血余炭10g,红花20g,车前子20g。
治法:健脾益肾,补气摄血。
适应症:适用于寒
|<< << < 1;)
2
>
>>
>>|
用法:将猪肚洗净炖烂,另中药煎汤与猪肚汤同服。
方药:归脾汤(《校注妇人良方》)加减。
适应症:肝经湿热、灼伤精室证。
炙黄芪12g,党参l
5g,白术lOg,当归12g,茯苓12g,炙远志6g,枣仁12g,龙眼肉l0g,芡实10g,阿胶珠(烊化)lOg,杜仲12g,菟丝子12g,牛膝lOg,甘草6g。
2.胎盘炖汤(《中国男科学》)
加减:脾阳虚甚者加炮姜;肾阳虚甚者加覆盆子、补骨脂、益智仁;消化不良者加焦六曲,炒谷麦芽等。
(二)中成药
组成:胎盘一个。
1.知柏地黄丸(《景岳全书》):功能滋阴降火,用于肾阴虚者。每次6g,每日6次,温开水送服。
用法:将胎盘洗净切碎,加水煮烂食用。
2.龙胆泻肝丸(《兰室秘藏》):功能清肝泻火、利湿通络。用于肝经湿热者。每次6g,每日二次
适应症:脾肾两虚证。
|<< << < 1;)
2
>
>>
>>|